本文来源:生物学霸 作者:EVEE
曾经有一篇论文摆在我眼前,但我没有丝毫印象,只能选择撤稿,即使它发表在影响因子接近 6 的期刊上。
别不信,这是个离奇的真实故事...
所有作者都未参与,6 分 SCI 撤稿
3 月 25 日,爱思唯尔旗下期刊 Future Generation Computer Systems 撤稿了一篇题为 High-resolution ultrasound Images in gouty arthritis to Evaluate Relationship between tophi and bone erosion 的论文。
图片来源:Future Generation Computer Systems
据悉,论文通讯作者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超声医学科,肌骨专业组组长邱逦教授。
图片来源:Future Generation Computer Systems
论文撤稿在科研界可以说是稀松平常,但是这篇论文的撤稿理由,着实让人摸不着头脑。
抄袭?剽窃?一稿多投?同行评审造假?通通都不是~根据官方的撤稿通知,
本文系作者申请撤回,原因是论文署名的三个作者并未参与该论文或者对该论文并不知晓。
图片来源:Future Generation Computer Systems
三个作者都没参与过这篇论文,那么论文是谁写的,又是谁投的呢?
期刊和作者也没搞明白~
爱思唯尔在回应「撤稿观察」时谈到,
邱博士指出通讯作者的电子邮件地址是伪造的,并确认了该电子邮件地址并不属于她,疑似作者身份被盗。
图片来源:撤稿观察
伪造作者身份,在一个影响因子接近 6 的期刊发表文章,这操作一般人真的学不来。
图片来源:Future Generation Computer Systems
但实际上,这种方式在学术界并不少见。
伪造作者身份,一种新兴的造假方式伪造作者身份(Forged Authorship)是近些年来一种新兴的论文造假方式,即论文署名的众多作者中的一个甚至是所有的作者,对相关论文的研究和发表未做贡献、并不知情或并不同意。
图片来源:撤稿观察
2019 年,一篇发表在 Trends in Chemistry 的论文便对此类情况进行了分析,
认为伪造作者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增加论文的影响力,加快论文的发表。
图片来源:Trends in Chemistry
通常情况下,存在伪造作者身份的论文大都可能存在问题,因此,这类论文在撤稿时,原因并不单单是伪造作者身份,经常还伴有数据有效性、结果有效性存疑,甚至是抄袭、剽窃等原因。
举个例子,
2018 年,PLOS ONE 杂志撤稿了一篇文章,原因除了第二作者、第三作者对论文不知情外,还有数据疑似造假。图片来源:PLOS ONE
若不是第二作者和第三作者致信期刊出版社,相信这篇文章还很难被揪出来,可以说
伪造作者身份是一种非常隐蔽的学术不端行为了。
当年清华学术地震,背后也有伪造作者的身影类似情况不仅发生在国外,国内也有这方面的案例。
2018 年,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一科研团队累计遭撤稿 11 篇,涉及图像篡改、图片文字数据重复使用,伪造作者署名信息等,引发了一场学术大地震。
图片来源:撤稿观察
涉事论文的第一作者叶肖鑫在其读博期间,发表论文 16 篇,获清华学术新秀提名,但最后被发现其论文存在数据重复利用,伪造作者身份等学术不端行为。
其导师在主动撤稿时,指出佐治亚大学华人学者 Z.T.H.Tse 并未参与相关研究,也对论文的发表不知情。
图片来源:Journal of Materials Research
对此,清华大学进行了严肃处理,撤销了叶肖鑫的博士学位,同时对其导师追责问责,其导师唐国翌教授被取消招收研究生资格,并撤销其材料学科负责人和新材料研究所副所长职务。
图片来源: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可以说叶同学事件也是一个坑导师的典型案例了。
严格审核下,伪造作者身份如何蒙混过关有些同学可能会感到疑惑,在期刊编辑的严格审核下,伪造作者身份如何蒙混过关呢?
只能说科研党演起戏来,水平都很高。
一般而言,伪造作者身份可以通过代签作者协议、伪造作者邮箱、窃取他人科研成果等方式来完成一篇能瞒过期刊编辑的论文。
1. 代签作者协议代签作者协议最为简单,一般而言,只有在所有作者都同意的情况下,论文才可以发表,而代签作者协议则是让一个或者几个作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同意」或者「被知情」。
下图便是一个代签作者协议而被撤稿的例子。
在这篇论文中,一位作者在并未告知另一位作者的情况下就代其签署了作者协议,导致论文被撤稿。
图片来源:NCBI
2. 伪造作者邮箱伪造作者邮箱,使期刊编辑无法联系到被伪造的作者,这是非常常用的一种方法。这些被伪造身份的作者很多都是真人,身份信息都可查,仅有邮箱地址是伪造的,甚至还是论文真实作者的导师或者同事。
在下面这篇文章中,论文一作伪造了其导师的邮箱进行投稿,最后被期刊撤稿。
图片来源:Inorganica Chimica Acta
3. 窃取他人科研成果剽窃他人成果指的是,未经他人允许,将他人的学术成果进行发表,甚至将他人列为共同作者。这种情况操作起来相对较难,毕竟获得他人的数据不太容易,但也不是没有相关例子。
下面这篇论文的撤稿理由便是论文的共同作者剽窃他人数据,所谓的署名作者并未参与该项研究。
图片来源:Reproduction Nutrition Development
伪造作者身份的方式着实五花八门,但是不管论文数据是不是真实无误,伪造他人身份发表论文都不是正途,不仅影响造假者的科学道德和科研诚信,还可能给被假冒者带来负面影响。
要是有人在你不知情的情况下,送你个高分 SCI 一作,你敢要吗?
觉得是迷惑行为就点个【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