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修养》一书是朱光潜于民国时期所写,是继《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之后的又一本送给青年人的经验告诫之书。读完之后瞬间感觉自己苍老了好多…
作者写本书的时候是大学老师,四十多岁,站在一个过来人的立场上,对当时的青年人就一些社会现象和人生阶段会遇到的事情进行告诫。
很多人都不喜欢读鸡汤类的文章,我也一样,以前总是认为我是年轻人,社会应该允许年轻人犯错。过来的人们总是试图告诉你哪些对那些错,其实很多道理我们也都懂,只是有些不服气,自己不试一试又怎么会死心,因此不愿意同他们谈道理,也不愿意看讲道理的书。
后来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做法太过极端,只要对自己没有害处的道理,听一听又何妨。个人的思想总是有局限的,况且,很多道理从大师嘴里讲出来又是一番别样的味道。
摘抄一:
时光向前疾驶,毫不留情去等待人,一转眼青年便变成中年老年,一不留意便陷到许多中年人和老年人的厄运。这厄运是一部悲惨的三部曲。第一部是悬一个很高的理想,要改造社会;第二部是发见理想与事实的冲突,意志与社会恶势力相持不下;第三部便是理想消灭,意志向事实投降,没有改革社会,反被社会腐化。给它们一个简题,这是“追求”、“彷徨”和“堕落”。
此段描述就是大多数青年会遇到的,谁都会有踌躇满志的时候,总认为机会和时间大把有的是,现在不用太努力,来日方长。但渐渐地,自己就会被时间和社会所消磨,忘掉了自己的理想,只求安逸。
摘抄二:
我把我的信条叫做“三此主义”,就是此身,此时,此地。一、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二、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三、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像中的另一地位去做。
如上是作者自己对付“拖延症”的绝好妙招,但无论如何,自制力还是关键啊!
摘抄三:
你显然顾到大众利益,却没有顾到某一部分人的自私心或自尊心,他们自己不能或不肯做领袖,却也不甘心让你做领袖。因此聪明人“不为物先”,只袖手旁观,说说风凉话,而许多应做的事也就搁起。
这是大师在论述国人劣根性的时候讲述的,实在是把国人中的“聪明人”看的透透的。
摘抄四:
一个人在学问上如果有浓厚的兴趣,精深的造诣,他会发见万事万物各有一个妙理在内,他会发见自己的心涵蕴万象,澄明通达,时时有寄托,时时在生展,这种人的生活决不会干枯,他也决不会做出卑污下贱的事。
大师这么说也有道理。知识越是丰富的人越懂得自己的无知,就更加谦逊和气。
摘抄五:
大凡零星片断的知识,不但易忘,而且无用。每次所得的新知识必须与旧有的知识联络贯串,这就是说,必须围绕一个中心归聚到一个系统里去,才会生根,才会开花结果。
对于读书,作者当然是提出专精而不是专多。说白了,读书比的就是一个记忆力的问题,谁能把书中的道理记得多,谁的收货就越大。然而,大多数人的记忆力都是普通的很,所以必须摸索出一个方法来,有人记笔记,有人撕书背重点。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形成一个知识系统,由点到面,由专到广,最终形成一个自己的知识体系,才会书读的越多,记得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