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数列至少有三个元素,并且任意两个相邻元素之差相同,则称该数列为等差数列。
例如,以下数列为等差数列:
1, 3, 5, 7, 9
7, 7, 7, 7
3, -1, -5, -9
以下数列不是等差数列。
1, 1, 2, 5, 7
数组 A 包含 N 个数,且索引从 0 开始。该数组子序列将划分为整数序列 (P0, P1, …, Pk),P 与 Q 是整数且满足 0 ≤ P0 < P1 < … < Pk < N。
如果序列 A[P0],A[P1],…,A[Pk-1],A[Pk] 是等差的,那么数组 A 的子序列 (P0,P1,…,PK) 称为等差序列。值得注意的是,这意味着 k ≥ 2。
函数要返回数组 A 中所有等差子序列的个数。
输入包含 N 个整数。每个整数都在 -231 和 231-1 之间,另外 0 ≤ N ≤ 1000。保证输出小于 231-1。
示例:
输入:[2, 4, 6, 8, 10]
输出:7
解释:
所有的等差子序列为:
[2,4,6]
[4,6,8]
[6,8,10]
[2,4,6,8]
[4,6,8,10]
[2,4,6,8,10]
[2,6,10]
1e3的数据量,很容易想到两重循环去实现动态规划。
dp[i][j]代表的是以i结尾的差值为j的等差数组的长度。
例如:[1, 1, 2, 3, 4, 5]
代码如下:
#define LL long long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numberOfArithmeticSlices(vector<int>& A) {
int n = A.size();
LL ans = 0;
vector<map<LL,int>> p(n);
for (int i = 1; i < n; i++) {
for (int j = 0; j < i; j++) {
LL delta = (LL)A[i] - (LL)A[j];
int sum = 0;
if (p[j].find(delta) != p[j].end()) {
sum = p[j][delta];
}
p[i][delta] += sum + 1;
ans += sum;
}
}
return (int)ans;
}
};
dp是永远的痛。
努力加油a啊,(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