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循环,是指会计信息系统运用一系列程序与方法,按一定顺序进行账务处理的过程。一般来讲,一个完整的会计循环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一、经济业务的确认、计量与记录
会计循环的第一步是对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分析,决定是否要进行记录。在前面已经提到,若一个项目满足要素定义,可以计量且计量是相关的、可靠的,那么该项目就应该在财务报表中予以确认。当确定要进行记录时,应该按照复式记账法编制记账凭证。记账凭证是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进行编制的。要编制记账凭证,必须懂得会计分录。
会计分录是对每一笔经济业务按照复式记账的基本要求,列示出借记和贷记的会计科目和金额的一种记录。对于某些项目还应该设置日记账,如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日记账是按照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地登记经济业务的账簿。
二、过账
过账(posting)是把所有会计分录转移到分类账上的过程,包括把日记账上每一笔会计分录的借方和贷方的金额,依据同样的会计凭证,按照同一借贷方向、相等的金额在同一个会计期间将其计入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有关账户中去。
三、调整前试算表
在特定会计期末,在全部项目已经过账后,应编制调整前试算表。试算表(trialbalance)是将总账中的所有账户及其余额进行列示的一张表。我们可以通过试算表来验证账簿中借方、贷方金额是否相等。但试算表的平衡并不能证明所有交易都已经被记录,也并不能证明账簿是完全正确的。因为一些错误是试算平衡所不能够发现的,例如重复过账、整项会计分类遗漏、过账时借贷方颠倒、账户过错等。
四、调整
财务会计的确认基础通常是权责发生制,但这并不意味着收付实现制完全退出。例如,在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中必须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因此企业必须对以权责发生制为确认基础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有关项目进行调整。通常调整(adjusting)可分为如下几类:一是递延项目,如预付保险费,预收货款;二是应计项目,如应付工资,应计收入(比如已经赚取但未收取的利息);三是其他项目,如坏账准备、跌价准备、减值准备、累计折旧等。
五、结账
结账包括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账户以及收入、费用类账户的结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类的账户作为实账户,它们的期末余额一般都应该结转到下期,目的是能进行连续的记录。对于收入、费用类账户作为虚账户,它们结转后没有余额。对于虚账户的结账,首先要计算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然后编制结账分录即将成本费用类账户结转至“本年利润”账户的借方,将收入类账户结转至本年利润贷方。最后将虚账户的结账分录过入有关的账户,过账以后,所有的收入、费用类账户都已经结平,不应存在余额。
六、编制财务报表
在每个会计期末,企业都应该编制财务报表,反映企业在特定时日的财务状况、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动情况。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balanceshet)、利润表(incomestatement,损益表profit&los)和现金流量表(statementofcashflow)。
(一)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编制的依据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个会计基本等式。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它表明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所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所承担的现时义务和所有者对资产的要求权。我国资产负债表按账户式反映,即资产负债表分左方和右方,左方列示资产各项目,右方列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各项目,资产各项目的合计等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各项目的合计。
(二)利润表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期间生产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利润表把一定期间的营业收入与其同一会计期间相关的营业费用进行配比,以计算出企业一定时期的净利润(或净亏损)。利润表的结构有单步式和多步式两种。单步式利润表是指直接将企业本会计期间的全部收入列示在上方,全部费用列示在下方,两者的差额就是利润。多步式利润表是将利润分为三部分即经营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然后采取分步计算列示的方法来揭示利润的形成。我国一般采用多步式利润表格。
(三)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是以现金为基础编制的财务状况变动表,它反映企业一定期间内现金的流入和流出,表明企业获得现金的能力。这里的现金是指企业库存现金,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以及现金等价物。
通常按照企业经营业务发生的性质将企业一定期间内产生的现金流量归为三类,即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其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通常可以采用间接法和直接法两种方法反映。
直接法是以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为起算点,调整与经营活动有关的项目的增减变动,然后计算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间接法是以本期净利润为起算点,调整不涉及现金的收入、费用、营业外收支等有关项目的增减变动,据此计算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
在我国,现金流量表以直接法编制,但在现金流量表的补充资料中还单独按照间接法反映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情况。
(四)财务报表与所有权结构
所有权结构,通常也称为“股权结构”,是指公司股权类型及比例配置的结构。所有权结构理论的奠基者将股东分为两类:
一是公司内部股东,主要是指持有股票的董事会成员及其高层经理人员;
二是公司外部股东。
当然上述定义是针对股份公司的。
对于非股份公司来说,我们可以视企业所有者为“公司的内部股东”,而且不存在“公司外部股东”,例如独资和合伙企业。不同形式的企业会有不同的所有权结构,而财务报表是反映企业有关状况的,因此财务报表或多或少都会与所有权结构相关联。
所有者权益一般包括股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所有权结构可以在资产负债表的所有者权益部分体现出来,而利润表中的收入、费用类账户所得到的利润通过利润分配表形成的未分配利润会影响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者权益。下面我们通过简化的图表来体现财务报表与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关系(以股份公司为例)。
通过图,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企业运营过程中实现的收入和发生的支出对所有者权益有直接影响。另外,所有者的投资追加会增加所有者权益,而所有者的投资减少会减少所有者权益。
一个企业所采用的所有权结构类型影响着所有者权益项目的账户类型。股份公司的所有者权益项目上文已经有所叙述,这里不再重复。在独资或合伙企业中,资本账户被用来揭示业主的经济活动或业主在企业中的投资。图总结了实账户、虚账户分类与所有权结构之间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