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集成( system integration,简称SI)通常是指将软件、硬件与通信技术组合起来为用户解决信息处理问题的业务,集成的各个分离部分原本就是一个个独立的系统,集成后的整体的各部分之间能彼此有机地和协调地工作,以发挥整体效益,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
行业简介
系统集成作为一种新兴的服务方式,是近年来国际信息服务业中发展势头最猛的一个行业。系统集成的本质就是最优化的综合统筹设计,一个大型的综合计算机网络系统,系统集成包括计算机软件、硬件、操作系统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的集成,以及不同厂家产品选型,搭配的集成,系统集成所要达到的目标-整体性能最优,即所有部件和成分合在一起后不但能工作,而且全系统是低成本的、高效率的、性能匀称的、可扩充性和可维护的系统,为了达到此目标,系统集成商的优劣是至关重要的。
每一个系统集成厂商对系统集成的概念都有自己的理解,虽然侧重点不同,但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按照用户的需求,对众多的技术和产品合理地选择最佳配置的各种软件和硬件产品与资源,形成完整的、能够解决客户具体应用需求的集成方案,使系统的整体性能最优,在技术上具有先进性,在实现上具有可行性,在使用上具有灵活性,在发展上具有可扩展性,在投资上具有受益性。系统集成已经成为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提供整套设备、提供全方位服务的代名词。
所谓系统集成,就是在纵向持续深化、横向不断整合的基础上,为客户在产品级上提供个技术标准匹配、技术接口完整、技术装备合理、工程造价经济的解决方案,所形成的系统应是先进的、开放的、资源共享的。
广义上讲,系统集成包括人员的集成、组织机构的集成、设备的集成、系统软件的集成、应用软件的集成和管理方法的集成等多方面的工作。狭义上讲,系统集成就是系统平台的集成。系统集成应用功能集成、网络集成、软件界面集成等多种集成技术。系统集成实现的关键在于解决系统之间的互联和互操作性问题,它是一个多厂商、多协议和面向各种应用的体系结构。这需要解决各类设备、子系统间的接口、协议、系统平台、应用软件等与子系统、建筑环境施工配合、组织管理和人员配备相关的一切面向集成的问题。
行业要素
系统集成包含以下五个要素:
1、客户行业知识
要求对客户所在行业的业务、组织结构、现状、发展等有较好的掌握。
2、技术集成能力
技术集成能力,即从系统的角度,为客户需求提供相应的系统模式,以及实现该系统模式的具体技术解决方案和运作方案的能力。
3、产品改进能力
对供货商提供产品的性能、技术指标应有全面的掌握,并能够对其性能进行适应性改进。
4、系统评价技术
应能够对所提出的系统方案的性能及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RAMS),以及与其他系统的匹配性兼容性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量化的评估。这些评估将贯穿于整个项目的生命周期。
5、系统调试技术
为单系统调试和系统间的互联、互通调试提供标准、内容、程序及技术手段。
系统集成商将为用户提供从方案设计开始,经过产品优选、施工、软硬件平台配置、应用软件开发,到售后培训、咨询和技术支持等一揽子服务,使用户能得到一体化的解决方案。
显著特点
系统集成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系统集成要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
2、系统集成不是选择最好的产品的简单行为,而是要选择最适合用户的需求和投资规模的产品和技术。
3、系统集成不是简单的设备供货,它体现更多的是设计、调试与开发的技术和能力。
4、系统集成包含技术、管理和商务等方面,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技术是系统集成工作的核心,管理和商务活动是系统集成项目成功实施的可靠保障。
5、性能性价比的高低是评价一个系统集成项目设计是否合理和实施是否成功的重要参考因素。
总而言之,系统集成是一种商业行为,也是一种管理行为,其本质是一种技术行为。
发展方向
随着系统集成市场的规范化、专用化的发展,系统集成商将趋于以下三个方向发展:
产品技术服务型
以原始厂商的产品为中心,对项目具体技术实现方案的某一功能部分提供技术实现方案和服务,即产品系统集成。
系统咨询型
对客户系统项目提供咨询(项目可行性评估、项目投资评估、应用系统模式、具体技术解决方案)。如有可能承接该项目,则负责对产品技术服务型和应用产品开发型的系统集成商进行项目实现招标、并负责项目管理(承包和分包)。
应用产品开发型
表现在与用户合作共同规划设计应用系统模型,与用户共同完成应用软件系统的设计开发,对行业知识和关键技术具有大量的积累,具有一批懂行业知识又懂计算机系统的两栖专业人员。为用户提供全面系统解决方案,完成最终的系统集成。
以当前系统集成市场的结果看,用户均看中应用产品开发型的系统集成商。能够提供组织合理,管理有效,技术有保障的系统集成是成功的关键。
分类
系统集成主要包括设备系统集成和应用系统集成。
设备系统集成
设备系统集成,也可称为硬件系统集成,它是指以搭建组织机构内的信息化管理支持平台为目的,利用综合布线技术、安全防范技术、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等进行机车设计、安装调试、界面定制开发和应用支持。
应用系统集成
应用系统集成是以系统的高度为用户需求提供应用的系统模式,以及实现该系统模式的具体解决方案和运作方案。应用系统集成又称为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集成。
集成原则
系统集成必须坚持一定的原则,主要包括实用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先进性原则、成熟性原则、标准性原则、安全性原则、可靠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和可扩展性原则。
(1)实用性和经济性原则。硬件的发展远远快于软件的发展,充分利用原有系统的硬件资源,尽量减少硬件投资,充分利用原有系统的软件资源和数据资源,使其规范化。
(2)先进性和成熟性原则。硬件以及软件在数年内不应落后,选用成熟的技术,符合国际标准化的设备,确保设备的兼容性。
(3)安全性和可靠性原则。安全性是指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和应用软件的安全性,开发的应用软件系统的安全性,防止非法用户越权使用系统资源。可靠性是指系统是否要长期不间断地运行,数据是否需要双机备份或分布式存储,故障后恢复的措施等。
(4)开放性和可扩展性原则。选择具有良好的互联性、互通性及互操作性的设备和软件产品,应用软件开发时应注意与其他产品的配合,保持一致性。特别是数据库的选择,要求能够与异种数据库的无缝连接。集成后的系统应便于今后需求增加而进行扩展。
(5)标准性原则。由国家制定的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详细规定了计算机软件开发中的各个阶段以及每一个阶段的任务、实施步骤、实施要求、测试及验收标准、完成标志及交付文档。使得整个开发过程阶段明确、任务具体,真正成为一个可以控制和管理的过程。同样,采用科学和规范化的指导和制约,使得开发集成工作更加规范化、系统化和工程化,可大大提高系统集成的质量。
集成方式
系统的总体集成,采用如下集成方式:
1、以总体设计中各系统的接口定义为依据
在总体设计中,对各系统的接口进行了定义,这是系统总体集成的基本依据。
2、单元集成基础上的总体集成
进行系统的总体集成时,首先应做好各建设单元内部的集成工作,然后按照不同系统建设单元的接口定义,按照由强至弱耦合或运行制约的先后顺序进行不同建设单元的集成各建设单元内部各个系统之间的集成,应参照本总体设计中的接口定义方式,对建设单元内部各个子系统的接口进行明确定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单元内部集成不同单元之间的集成,可以采用两种集成顺序,这两种顺序可能交叉并存:耦合度的强弱、运行前提的制约。具体单元间的集成可以采用分解集成的方式。即将本单元与其他单元集成的部分分解出来,以一个分解单位的形式进行与相关单元的集成,以降低集成的复杂度,并有利于问题的定位。在各个分解单位完成与特定集成目标的集成后,再进行本集成单元与相关单元间的总体集成测试。
在完成单项单元间的集成基础上,进行系统总体集成的测试和完善。
人员要求
系统集成技术人员不仅要精通各个厂商的产品和技术,能够提出系统模式和技术解决方案。更要对用户的业务模式、组织结构等有较好的理解。同时还要能够用现代工程学和项目管理的方式,对信息系统各个流程进行统一的进程和质量控制,并提供完善的服务。
计算机系统集成技术
网络技术被广泛应用与发展,优势作用越发突出。其中系统集成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生产效率的提升,对我国经济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技术方法包括:
数据集成
在目前现存的集成技术中,数据集成是最基础、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数据集成技术主要包含数据聚合与数据转换两种方式。数据聚合是指在虚拟全局数据模式中,会有不同部分的数据产生,而数据聚合技术则能够有效地将数据源进行整合与处理。该技术的目的在于对数据进行有效管理,并在此基础上达到数据集成的目的。
API集成
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plicationProgram Interface,API)集成能够实现不同用户的单结构集成,从而对整体的单结构进行集成,最终实现数据的集成。作为高效的数据集成方法,该技术能够普遍地应用于图书馆管理中,对信息进行有效传递的同时对图书馆的不同数据实现共享。相较于其他集成技术,API集成的应用更加方便与快捷,同时能够实现数据系统的有效访问,对数据进行抽象式转化。
方法集成
方法集成的应用范围主要是以商业逻辑为主,以一定的共享方式,借助方法集成达到共享集成的目标。与API集成技术、数据集成方式相比,该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集成的效果和效率。
转自:系统集成(新兴服务方式)_百度百科
通过结构化的综合布线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各个分离的设备(如个人电脑)、功能和信息等集成到相互关联的、统一和协调的系统之中,使资源达到充分共享,实现集中、高效、便利的管理。采用功能集成、网络集成、软件界面集成等多种集成技术。实现的关键在于解决系统之间的互连和互操作性问题,它是一个多厂商、多协议和面向各种应用的体系结构。需要解决各类设备、子系统间的接口、协议、系统平台、应用软件等与子系统、建筑环境、施工配合、组织管理和人员配备相关的一切面向集成的问题。
简介
信息系统集成
信息指人所感知的各种情况细节。
系统是相互关联的事、物的总体。
集成即把集合中的事物总成起来。
信息系统集成即是把相互关联的信息、信息系统的集合总成起来。
信息系统集成既可指软件,又可指硬件。
软件有纸介质(图书)、磁介质(磁盘)、电介质(半导体存储器)、光介质(激光盘)的数据库、文本、图片等。
硬件有PC、家用及办公用计算机外围设备,网络(电话、电视、电脑、广播、微波、卫星)等。
信息系统集成项目就是从客户和用户的需求出发,将硬件、系统软件、工具软件、网络、数据库及相关应用的应用软件集成为实用的信息系统的过程。
系统组成
信息系统集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子系统的集成:
硬件集成
使用硬件设备将各个子系统连接起来,例如使用路由器连接广域网等。
软件集成
软件集成要解决的问题是异构软件的相互接口。
数据信息集成
信息系统集成
数据和信息集成建立在硬件集成和软件集成之上,是系统集成的核心,通常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
合理规划数据和信息
减少数据冗余
更有效地实现信息共享
确保数据和信息的安全保密
技术管理集成
企业的核心问题是经济效益,使各部门协调一致地工作,做到市场销售、产品生产和管理的高效运转,是系统集成的重要内容。
组织机构集成
系统集成的最高境界,提高每个人和每个组织机构的工作效率,通过系统集成来促进企业管理和提高管理效率。
系统特点
系统集成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系统的有机构成、系统的效率、系统的完整性、系统的灵活性等,简化系统的复杂性,并最终为企业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完整的解决方案。
系统集成的本质就是最优化的综合统筹设计,一个大型的综合计算机网络系统,系统集成包括计算机软件、硬件、操作系统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的集成,以及不同厂家产品选型,搭配的集成,系统集成所要达到的目标-整体性能最优,即所有部件和成分合在一起后不但能工作,而且全系统是低成本的、高效率的、性能匀称的、可扩充性和可维护的系统。
资质等级
2000年1月1日,工信部决定建立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制度,开展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认证工作。凡从事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业务的单位,必须经过资质认证并取得相应的资质证书。为此,制定《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办法(试行)》,现予发布,自2000年1月1日起试行。
管理办法中规定,凡从事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业务的单位,必须经过资质认证并取得《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证书》(以下简称《资质证书》)。
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等级分一、二、三、四级,信息系统建能力依次递减。各等级所对应的承担工程的能力如下:
一级
具有独立承担国家级、省(部)级、行业级、地(市)级(及其以下)、大、中、小型企业级等各类计算机信息系统建设的能力。
二级
具有独立承担省(部)级、行业级、地(市)级(及其以下)、大、中、小型企业级或合作承担国家级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建设的能力。
三级
具有独立承担中、小型企业级或合作承担大型企业级(或相当规模)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建设的能力。
四级
具有独立承担小型企业级或合作承担中型企业级(或相当规模)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建设的能力。
2014年3月26日,工信部发文下放资质评定权力。过渡期为一年,至2015年3月31日止。所有持有该资质企业需按要求在资质有效期内换新资质证书。
评定要求
一级
取得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二级资质二年以上;
企业注册资金5000w,从事软件开发与系统集成相关工作的人员不少于220人,30项目经理,其中10高级
二级
取得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企业三级资质的时间不少于一年;
企业注册资金2000w,从事软件开发与系统集成相关工作的人员不少于150人,18项目经理,其中4高级
三级
取得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企业四级资质的时间不少于一年,或从事系统集成业务的时间不少于两年;
企业注册资金200w,从事软件开发与系统集成相关工作的人员不少于50人,6项目经理,其中1高级
四级
企业注册资金30w,从事软件开发与系统集成相关工作的人员不少于15人,2项目经理
转自:信息系统集成_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