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工程师坚信:
个人能力的提高和成长,绝大部分必须依靠个人的实践,只有亲自通过实践得到的知识才能够理解透彻、才算是真正的掌握了知识。
而通过看书、看资料、向他人学习或者培训等,这些知识是别人的,很难直接为我所用。
如同俗话所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以上就是传统的721学习法则:学习70%来自于实践与经验,20%来自于跨界交流及复盘,10%是通过培训来获得。
在信息闭塞、知识不丰富的年代,通过亲自实践去努力提高自己,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
而现在,知识大爆炸,我们需要学的知识四处都有,如果还采用传统721法则去提高自己,那就非常非常错误。
我们想要去学习和提高自己,可以按照新721学习法则进行:70%的知识来源于自我学习、20%的知识来源于自身实践、10%的知识来源于培训。
— 1—
传统“721”学习法则
传统“721”学习法则是由摩根、罗伯特和麦克三人在合著《构筑生涯发展规划》 中正式提出。
该法则认为学习70%来自于实践与经验,20%来自于跨界交流及复盘,比如以身边优秀的人作为榜样,10%是通过培训来获得。
“721”学习法则重点强调了四点:学习主体非常重要,学习的根基是实践,反馈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同伴是重要的学习资源。
如果做培养方案设计时不想局限于面授课这一种培养手段,需要加入轮岗、教练、导师、跨界交流、体验式评估培训、复盘等多元化方式,那这个培训圈内公认的理论会很有说服力。
如果你花了1小时去学某样东西,那么你可能需要花2小时去跟别人交流、讨论这件事情,还要花7小时去实践。
这样的比例,才是一个从知识到技能的过程。
也就是说说我们学习一个新知识的时候要及时消化,把它消化了真正用到现实生活中来,才是真正把知识掌握了。
传统“721”学习法则尤其适合设计方面的学习。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工具技能,最终还得在项目中去实践、验证。一个好的设计绝不是自娱自乐,能否真正满足用户需求、市场需求才是价值所在。而在自我学习之外,与同行的交流,也可以迅速提升自我的认知。
传统721法则的终极含义,就是知行合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2—
传统721法则已经过时
然而,传统721学习法则适应于过去特定的环境中。
在当今已经过时,主要的理由有:
1)并不需要亲自实践才能获得知识
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我们需要的绝大多数知识在互联网上、在实体书籍中,都已经存在。
我们想要提高自己,并不需要自己去亲自实践。我们并不需要重新去发明车轮。
为什么不在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把前人的知识直接为我所有呢?
2)亲自实践也不可能获得足够多的知识
现在的知识体系足够复杂和丰富,想要靠自己亲自实践去学习知识,已经难以满足要求。
对于产品结构设计,我们就需要掌握很多方面的知识,例如材料、制造工艺、紧固工艺、DFMA、DFC、防水、散热、安规等等。
如果每一项知识,我们都需要自己去实践,那我们真的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工程师。
3)亲自实践意味着试错
亲自实践就意味着自己去做实验、进行验证、去试错。
而试错则意味着产品开发周期的加长,意味着改模改设计、产品成本增加。
更何况,试错之后的方案不见得是最理想的。
我们试问:有哪一家企业可以给工程师提供容错的空间?
综上所述,传统721法则已经过时。
我们必须去学习和拥抱新721学习法则,我们才能快速成长和提高。
不同行业和不同公司,对于DFC的使用也不尽相同。在其他行业,有些公司是这样一种模式:研发分为预研发,平台研发,系列产品研发。预研发负责最前端创新类功能开发,CVE负责支持其成本控制方面工作,帮助他们提高升本意识,从成本降低角度提供设计改进方案;用到最多的工具是design to cost(D2C)。平台研发以产品上市时间及重大功能实现为第一目标,成本控制要求相对较低,FMEA,DFM, DFA等工具应用较多;系列产品研发重点是从设计变更角度降低成本,降低成本是其最重要的工作内容;用到的工具更多。
— 3—
新721学习法则
新721学习法则是指:
70%的知识来源于自我学习、20%的知识来源于自身实践、10%的知识来源于培训。
1)70%的知识来源于自我学习
绝大部分的知识来源于自我学习,包括看书、看资料、看视频、与他人交流等。
例如,如果我们想要提高塑胶件的设计能力,我们首先需要做的是自己主动去学习塑胶件设计相关知识,途径包括:
- 购买一本塑胶件设计的相关书籍,如《面向制造和装配的产品设计指南》
- 学习“降本设计”公众号已经整理完毕的塑胶件知识
- 收集全网络关于塑胶件设计的所有相关资料并学习
- 去注塑成型现场了解学习注塑成型过程
通过自我学习,我们可以掌握塑胶件的最基本知识,例如壁厚、圆角、脱模斜度、提高塑胶件强度、降低塑胶件成本的设计等。
2)20%的知识来源于自身实践
当我们掌握某些领域的基本知识之后,再通过自身实践进行验证,并通过不断的总结和反省,更进一步的提高自己的能力。
例如,塑胶件设计基本知识掌握之后,我们在结合自身实践,把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
3)10%的知识来源于培训
培训也是工程师学习和提高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不可替代。
有些时候,通过培训,直接学习高手的经验,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些时候,高手的一个点拨就会为我们的学习拨开云雾、指明方向。
当然,培训老师必须是高手或者行业大佬,这可遇不可求。
一 、用以致学
高效的学习者,学习终点线不是学习知识点,而是掌握技能。这就意味着,高效学习需要有非常明确的应用情境和需要达成的任务。
春秋战国时代,赵国的赵括从小熟读兵书,旁人问起打仗的理论、知识,他口若悬河,无所不知,在赵国名气很大,赵王都很仰慕他。在他的父亲赵奢去世后,赵王拜他为主将,长平之战,赵括全军覆没。这个纸上谈兵的典故,说明兵书知识和真实作战能力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
如果一个人要学习绘画,我们评价其学习的结果,应该是他的绘画作品,而不是问他的绘画知识。这就是真实世界的学习。中国科举之下的读书人,两耳不闻窗外事,他们的学习只停留在书本中、书斋中,所以,才有百无一用是书生的说法。现而今,这样的读书人当然少了,但应试的学习思维在国人中还是普遍存在的,高效学习的思维模式中,首先要检查自己的学习终点,用以致学,而不是学以致考,或者是学以致用。
二、用以致学的721法则
用以致学是高效学习的前提,它有一套经验证的学习套路。这个套路就是学习的721法则。
721法则总结,最终的学习成果(绩效)中,有大约70%的结果是来源于练习和实践产生的,有大约20%的结果来源于人际交流和反馈产生,只有大约10%的结果来源于上课、读书等正式的学习活动。
721法则可以解释很多能力现象。
赵括为什么缺乏真实的作战指挥能力?原因不在于他缺乏兵家知识,主要在于缺乏实战的历练,其次,缺乏有效的反馈和指导。赵奢尽管力劝赵王不要因为赵括的名声而拜他为将,但在辅导和历练儿子方面严重缺位,也应该为赵括最终的失败承担培养失职责任。
这个法则还可以解释富养的孩子往往无法成才。小孩子从小给予优裕的生活环境,往往剥夺了他们奋斗的欲望和在真实世界历练的机会,中国人富不过三代的家族诅咒很大一部分来源与此。西方很多的财富世家能打破这个诅咒的原因,很大的原因恰恰是穷养孩子,创造各种环境历练孩子,培养孩子独立的生活习惯,很好地体现了这个法则。
三、案例:善于发展自己能力的学习牛人
我有幸与不少学习能力很强的人共同工作,这里分享一个前同事的学习故事。这位同事我简称K吧,K的学习故事充分体现了学习的721法则。
K理工出生,长期从事技术工作。有一年,领导将他调任到培训中心,从事集团各级管理者的领导力发展。尽管这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K仍然在大约1年的时间内成为领导力的行家,在大约3年的时间成为领导力的高手,为了挖角,对手公司开出了行业前1%的薪酬。
他的学习过程大约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到岗后大约4个月,是学习专业知识的阶段。刚到这个岗位,K先生除了熟悉日常工作外,就买了不少经典的领导力发展的书籍、不断参加各种顶级的培训课程,我经常看到他下班后在办公室读书,他桌面上的书籍和笔记本贴满了各种标签纸。
这段时间,他热衷办学习小组,在小范围举办各种分享会,K当仁不让地经常担任主讲。无论是他的分享会,还是他人的分享会,他都会随身携带几张A4纸做记录。有一次,他给我看他做的笔记,一叠一叠的,手写字体,分类清晰,看起来颇为壮观。
第二阶段:到岗后大约1年的时间,是他频繁行业交流的阶段。这段时间,他不断以甲方的身份约见领导力发展领域的乙方供应商和资深顾问。他有个特点,只找这个领域最好的咨询机构,在咨询机构,他都会约谈最好的咨询顾问,与这些优秀顾问建立友谊,经常联系,购买他们的服务。
另外,K先生还热衷于同行的交流,同样,他也是找最顶尖的企业大学,身段柔软地拜其他资深同行为师傅,私人交往非常密切。
一年下来,K先生基本上和领导力发展的甲乙方圈子建立非常好的联系,我在和同行交流时,总有人提到K先生。K先生的专业水准和刚履职时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
第三阶段:到职后大约半年开始,持续2-3年,这是K先生的实践阶段。K先生有一种非常强烈的应用所学的欲望。在这个岗位不久,在公司本部,他就做了一次通用职业技能的学习改革尝试,引入了国际通行的职业技能课程和训练方式,反响非常好,建立了很不错的口碑。
接着,K先生开始不断扩大学习应用的领域,最终扩展到全集团所有的领导力发展,并最终建立了全系列的学习产品线和学习资源系统,影响面非常广,尽管对学习结果的评价不尽相同,但公司上上下下都认为他为公司的人才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K的学习故事,印证了721的学习法则及其有效性,这个法则也说明,学习绝不是只发生在书斋、课堂上,更多的,发生在人际的有效交流反馈,最多的,发生在真实的实践。
最后的话
思维不转变,我们永远无法快速提高自己。
在学习和提高上,我们必须完成思维上的转变,要认识到自我学习才是获取知识的最重要途径。
而不是抱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态度,拒绝 自我学习、逃避 自我学习,这样我们的提高会非常缓慢。
721经过不断的进化,现在还有更新的版本,就是下面图中的:
40%经验学习
25%正式化学习
17.5%社交学习
17.5%反馈学习
总而言之,学习的路上主要是吸收前人的精神财富,加之自己的不断实践,最后经常总结所能收获的知识。
最后向大家推荐钟元老师的两本书:《面向成本的产品设计:降本设计之道》和《面向制造和装配的产品设计指南》,希望和你共勉学习。